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部署,发挥青年学者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文简称《学报》)办刊水平和学术影响力,2025年4月12日,《学报》第三届青年编委会全体会议在中南大学顺利召开。 主编黄伯云院士、中南大学副校长郭学益教授、中南大学出版社社长林绵优、中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杨保华、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96位青年编委等共计21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第一阶段由杨保华副社长主持,第二阶段由青年编委王中钢教授主持。
第一阶段,中南大学副校长郭学益致欢迎辞。他指出,在学校大力支持、全体编委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学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和荣誉:入选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一期梯队期刊、二期领军期刊,湖南省“培育世界一流湘版科技期刊建设工程”重点期刊项目;被EI、CSCD等知名数据库收录;在铁道运输领域、冶金工程技术与金属材料领域、有色金属领域被评为T1级别;其影响因子等期刊评价指标在全国工程技术类期刊中名列前茅;荣获国家期刊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近80项。他表示,相信在主编黄伯云院士的引领下,在编委会和各位青年编委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将《学报》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技期刊,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上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郭学益副校长致辞
主编黄伯云院士发表重要讲话。黄院士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建设科技强国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战略目标,而科技期刊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展示、交流和传播科研成果的重要学术载体,更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科技期刊发展的核心力量,各位青年编委需将个人的学术追求与科技强国战略紧密结合,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各位青年编委的加入为学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他希望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履行职责,推动学报再上新台阶,并号召各位青年编委“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优质论文助力科技创新。
主编黄伯云院士讲话
青年编委代表王中钢教授宣读了会议章程与第三届青年编委名单,他简要介绍了第三届青年编委的遴选过程,并号召广大青年编委凝心聚力,认真履行职责,推动《学报》高质量发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黄伯云院士为线下参会的青年编委颁发聘书第二阶段,期刊发展研讨,由青年编委代表王中钢教授主持。 青年编委代表王中钢教授首先,《学报》编辑部主任、执行副主编陈灿华编审详细介绍了学报发展历程,汇报了2024年期刊进展,总结了2022—2023年青年编委所做的主要工作,并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进行定位和分析。他希望广大青年编委肩负职责和使命,与《学报》共荣辱,青年编委借期刊平台,事业上更上一层楼;期刊借青年编委之力,蓬勃发展。两者互相促进,互相成就,相得益彰。
学报编辑部主任、执行副主编陈灿华编审随后,6位青年编委作重点发言。青年编委王田天教授汇报了作为青年编委的履职情况,指出青年编委应积极组织优质稿源、宣传等,推动学术传播,并希望《学报》与青年编委共同成长。
青年编委王田天青年编委林宇亮教授用“相濡以沫”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与《学报》的关系。他号召各位青年编委好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投稿、审稿、约稿和期刊宣传等工作,与编辑部共谋发展。
青年编委林宇亮青年编委马天寿教授用期刊质量的“建筑师”、期刊质量的“守门员”、学术前沿的“策展人”、期刊名气的“宣传员”四个词形象描绘了青年编委的职责,号召广大青年编委读以明志、作以求真、编以载道、同心聚力、共创新高。
青年编委马天寿青年编委金娇教授阐述了青年编委的角色认知,做传承前辈精神、推动期刊发展的传承者,紧跟时代潮流、为期刊注入活力的创新者,成为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学术交流的桥梁纽带。希望青年编委与期刊携手同行,与时代共振,与真理为伴。
青年编委金娇青年编委冯旭刚教授分享了在“投稿”“邀稿”“审稿”等方面的经验,指出《学报》承载的不仅是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结晶,更是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作为青年编委,应与学报携手攻克流程工业“卡脖子”技术,在清洁燃烧、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等领域培育更多创新成果。
青年编委冯旭刚青年编委周蕾教授讲述了作为作者与《学报》共同成长的经历,表达了对《学报》的真挚情感,并对《学报》的发展建言献策。她表示青年编委的身份是一张需要用心填写的问卷,这一身份不仅代表着学术共同体的信任,更要求我们以专业素养服务期刊发展。
青年编委周蕾在自由交流环节中,青年编委姜琛、王李昌、李盛、姚灏、张霞辉等先后发言,围绕《学报》选题策划方向、期刊影响力提升和青年编委会工作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如: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设立青年学者论坛,让广大青年才俊碰撞思想,激发灵感;青年编委应积极参与期刊品牌建设;策划交叉前沿专题,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
青年编委姜琛、王李昌、李盛、姚灏、张霞辉等先后发言。最后,主持人王中钢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王教授指出,中文期刊是推动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还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科研实力,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希望广大青年编委肩负使命,奋进期刊发展新征程,为学报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